书接上文。

战胜西夏之后,林星在朝廷中的威望无人能及,由于宋徽宗是个不思朝政、风流爱玩之人,加上他又极度信任林星,所以竟将一切军政大事,都交给林星去处理。

自此,林星开始了对宋朝各种制度的全面规划,并对大宋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农业、工商业、军事等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改革。

林星对大宋的规划如下:

政治上:

精简机构,明确朝廷的中枢机构为中书省和枢密院,并称“二府”,其中中书省是文职的最高机构,枢密院是军职的最高机构。同时为避免机构冗余,撤销名存实亡的尚书省和门下省。朝中只设宰相一名,不再区分尚书左仆射(即左相)和尚书右仆射(即右相),由宰相一统大权。同时,为了制约和监督宰相弄权专大的局面,设立全新的国家机构——检察院,由皇帝直接领导,主要任务是监督官员是否存在违法乱纪,营私舞弊的行为,类似于明朝的东西两厂,在运作模式上,林星则参照现代中纪委的方法,单独行事。

地方机构裁减五分之一的冗余人员,由各大州县经过认真分析和实地规划之后,将裁员名单呈报朝廷,同时为了避免引起暴乱,对朝廷裁减的官员,可优选安排进入朝廷新成立的其它机构,如作家协会、蹴鞠协会、文化部等等。

军事上:

改变军权三分的局面,由枢密院统一管辖,三衙成为枢密院的下属机构。全国的最高军事机构是枢密院,拥有统兵权、调兵权和发兵权,设枢密使一名,枢密副使三名。这三名枢密副使,兼任殿前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指挥使,分别统领弓箭手、骑兵和步兵。全国每个大州,均设立军队,由枢密院委派将士,担任该州军的指挥使。指挥使对辖区内的军队,拥有绝对的权利,如遇战事,不需请示当地知州。同时,为了防止地方武将拥兵自立,功高震主,林星效仿“天朝”的做法,采用“兵不随将走,将不随兵走”的做法,每隔三年对武将进行轮换,不让武将在一个地方待的时间过长,从而有效防止武将和军士拉帮结派。

加强军队的管理和训练,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改革军队编制,按照军、师、旅、团、营、连、排、班的形式,逐级划分,层层管理,形成自上而下的垂直机构。

教育上:

明确入仕的三种途径为:科举,制举和荫补。

关于科举制度,参照前隋和前唐,由礼部贡举设进士及诸科。诸科包括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礼、三传、学究、明经、明法等科。乡贡,“诸州判官试进士,录事参军试诸科,不通经义,则别选官考核,而判官监之”。合格者“第其甲乙”,监官、试官署名其下,然后举送。礼部试后有廷试(殿试)。加强了考试的管理:现任官应进士举有锁厅试,验证身份和德行。应举之人,要“什伍相保,不许有大逆人缌麻以上亲,及诸不孝、不梯、隐匿工商异类、僧道归俗之徒”。试卷有弥封制度,糊名,使考官不知举子姓名;有誊录制度,将试卷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