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读书人,没有个青史留名的野心?

“朱公子真是……” 孔希友想了想,道,“我已经不知道该用什么话来评价他。希望皇上能采纳朱公子的意见。”

王宾笑而不语。

作为唐大夫最得意的弟子,唐大夫现在精力不济,他已经承担了朱家大部分人的日常体检工作。身为大夫,他是朱家最信任的人之一。

所以朱元璋和朱标的身份,他已经隐隐猜到。“朱国瑞”对他猜到朱家真实身份的事心照不宣,让他直接听从朱标的任何命令,不需质疑。

王宾还知道,自家公子也已经猜到了真相,但就像家主曾经瞒着公子那样,现在公子也瞒着家主。

这一家父子,真是有趣极了。王宾越来越庆幸自己留在了朱家。

孔希友看着王宾的笑容,心中猜测,可能这封信,就是朱标在皇帝的授意下写的。

他在心底感慨,世人都说朱标手伸得太长,管得太宽。但他们可能不想承认,朱标所有做的事,都有皇帝授意。

皇帝对朱标的信任,不仅是培养自己的心腹,也是为太子培养副手。

若太子信任朱标,朱标对皇帝和太子的忠诚又不变质,继续谨慎不揽权,或许下一个两代帝王盛世指日可待。

孔希友想着那样的盛景,不由心生澎湃。

此时此刻,他才有了自己是大明人的感觉。

……

当常葳护送曲阜的百姓进京的时候,孔希友的也前后脚进京。

朱元璋假称生病,罢朝几日。当他重新召开朝议,让曲阜的百姓和南孔的族人进宫时,满朝文武百官都感到了气氛不对劲。

当他们看到朱元璋身边浙东四先生和浙东二儒五人(宋濂:咳……)全部到齐,丞相叶铮和已经致仕的前丞相李善长也坐在皇帝一旁窃窃私语时,感到气氛更加不对了。

当朱升和季仁寿两位已经养老的大儒出现时,想要为衍圣公说话的文臣们的心落到了低谷。

皇帝居然把最先投奔他的心腹文人全叫到了朝堂上,这次廷议恐怕不好对付。

他们在朝堂上东张西望,希望看到一张很多人都很陌生、但名声已经如雷贯耳的年轻人。

还好,朝堂上没有出现一个穿着知省官服的不认识年轻人。

急忙赶回来为女儿助威的常遇春遭遇了赵德胜的交头接耳:“老常,标儿怎么没来?我还以为皇上会把标儿叫来呢。”

他身后也有人小声附和:“对啊,这时候把标儿叫来,谁还能辩得过标儿?”

常遇春赶紧道:“肃静!现在是上朝!”

武将们赶紧闭嘴。

常遇春在心里道,标儿现在若是过来,恐怕还没张口说话,这朝堂上能晕好几个。

标儿出现在朝堂上,肯定不是穿知省的官服,而是穿太子的礼服了。

当宫人奏乐,朱元璋从后堂一步一步走向龙椅,俯身看向群臣的时候,朝堂立刻鸦雀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