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公孙瓒后来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不想着与袁绍争雄,却耗费大量的资源来建造易京,再加上囤积的海量粮食可称得上固若金汤。历史上要不是公孙瓒中了袁绍的埋伏,兵马损失惨重,再加上又不愿意救援诸将,使得人心涣散,袁绍想要拿下易京并不是个容易的事情。

如今没了中伏的事,又有袁绍的残兵败将做补充,易京驻守的兵马比历史上都多出许多来。粮草压力是大了些,但架不住囤的多呀,就算是黄忠也拿城中的袁绍和公孙瓒两人没有办法,只能暂且先围困着,时不时还要跟突然冲出来的兵马厮杀一番。好在有李儒帮忙,到没有中过什么计谋,但时间拖的久了,两人都有些不耐烦起来。

严绍给他们俩人的命令很简单,把袁绍和公孙瓒困住就可以,可困住些残兵败将算的上什么功劳?

黄河那边战事不断,他们却只能困在易京,偶尔应付一下偷袭的兵马,李儒还好一些,想着多立下些功劳的黄忠可就有些受不了了。

严绍留给黄忠的兵马并不算多,困住是足够了,想要攻破就纯粹是异想天开,每次光是看着易京周围的十道壕沟还有那高达五六丈的高台,黄忠就自行打消了念头。这段时间与李儒的接触也让他明白这个看上去很怪异的人,的确是个难得的大才,至少在出谋划策方面能甩他几条街的那种,于是就天天缠着李儒让他想个法子把易京攻下来。那劲头都快赶上当初看他儿子的时候了,让李儒实在是烦不胜烦。

但是没办法,他确实很有能耐,可是易京城内的田丰、沮授还有审配等人又有哪个是没能耐的?

寻常计谋根本难不倒他们,可能还没用出来就被对方给识破了,唯一的办法就只有用阳谋,也就是那种哪怕被识破也没办法应付的...

这就需要时机,更需要耐心等待...

好在经过了一年的等待,时机总算是来了...

某日的白天,数不清的箭矢被射入易京,这也没什么,往日里类似的事情也不少,对易京的守军而言也没什么影响。

上面裹着布卷?这也没什么特殊的,往日里劝降的书信也不少,冬季的时候有不少还被守军拿来烧火用。但在守军拆下布卷,打算像往日一样找个仓库放起来,等天冷了再拿来烧的时候,他们发现上面的字迹与往日似乎有些不同。

汉代的识字率是很高的,1930年内蒙额济纳河流域的居延地区,在汉代烽燧遗址中出土简牍一万余支,后被称为‘居延汉简’,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档案界的‘四大发现’之一。

居延烽燧遗址,始建于西汉武帝太初三年(前102),废弃于东汉末年,历史上曾起到维护河西走廊畅通、保证汉与西域交通、切断匈奴与羌联系的战略作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烽燧。秦汉时期,中国北方疆域并不以明长城为界,在明长城之北还有新秦中等领土,所以汉代烽燧遗址才会出现在内蒙古。

按照汉朝烽燧制度,一般烽燧驻守戍卒不到十人,居延烽燧基宽2.5~2.8米、高3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