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纸》关于中国农垦事业发展的系列报道马上就要面世了,经过集体讨论,决定发表的第一篇报道就是姚软枝他们的实验农场的专题报道。

同时,《人民画报》还同步配发了一篇姚软枝的人物专访。

这两篇报道都是同一个采访小组撰写的,不过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重点记述的是农场的发展,后者重点描述的是姚软枝本人的言行。

作为农机领域的巨擘,刘智宇被邀请去给这两篇报道做一些技术上的把关,因此得以提前看到了这两篇稿子。

稿子里提到实验农场使用的各种农机设备,让刘智宇都大感兴趣。

姚软枝给他写的信里时不时地会提到她在农机方面的一些发明和改进,刘智宇也经常会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和意见,但是却没有见到实物。

《人民报纸》给刘智宇的除了稿子之外,还有记者拍摄和记录的农机设备所有素材。这是希望刘智宇能够提出专业建议,看看哪些农机设备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应该重点报道。

刘智宇看了之后才发现,不知不觉中,实验农场竟然形成了自己的农机体系。

这才是姚软枝和实验农场在农机使用方面的最大贡献,有了这样一个成功的模板,全国农场就都有了参照体系,知道自己的农场应该如何进行农机选择。

这说明,在姚软枝的脑海里,有一个成熟完整的农机体系架构,否则她是不会这么举重若轻地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拿出一整套农机解决方案,并将其变成现实的。

“你给我写一本书出来!(yimixs)•(cc)” 刘智宇在电话里命令,“你这样子下去,把自己的才华都浪费了!趁着你还年轻,把这些知识体系整理一下,写本书也是对自己的知识的巩固,也能够把你的理念推行到全国农场中去,为国家做点贡献,为农机事业做点贡献。◑(一米@小说)◑[(yimixs.cc)]『来[一米@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yimixs)•(cc)”

刘智宇气得直哼哼。

他真是后悔当时没有把姚软枝给弄到京城来,不管是读大学还是在大学教书,都好过让她去当农场场长。

把她的知识传授给更多人,不是能培养出更多的农场场长和农机人才了吗?

“你要是不写,我就去找袁将军去。”刘智宇也知道了姚软枝的身世,“跟他说把你调到京城来,让你去农大教书,我觉得他肯定愿意。”

姚软枝苦笑:“您别这样,我爸说了,我喜欢在哪儿就在哪儿。”

“不用他,我自己也能把你调过来!”

“我知道我知道。”姚软枝知道刘智宇只是嘴里说说,目的就是催她写书,并不是真的要把她从农场调走。

刘智宇本人还是非常支持搞农机的走到农机使用的现场去的,只有这样才能知道农机使用者真正的需要,针对性地改进农机产品。

他这样做就是想要姚软枝把自己关于农场的整体农机解决方案拿出来,给全国农场一个参考。

毕竟很多农场管理人员对农机的了解很少,购买或者申请农机设备的时候都是随大流,人家都买拖拉机,我也买拖拉机,人家都买收割机,我也买收割机。除此之外,就一无所知了。

而实验农场就明显不同,从生活到生产,实验农场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农机的身影,这些农机形成了一个完整体系,大大提高了农场职工的生活质量和生产效率,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姚软枝被逼无奈,只好答应了刘智宇的这个要求。

十一月一日,《人民报纸》专门开辟了一个版面,进行“中国农垦事业”系列报道。

第一篇报道,就是关于实验农场的。

同一天,《人民画报》刊印,封面上是一个面对镜头微笑的姑娘,旁边写着“H省铁原地区实验农场场长姚软枝”。!

(yimi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