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屡次想要进军内地,但往往电影过审都做不到。

肖浅号召成立了一个中国电影人互助协会,让大陆这边的电影制作人帮助香港的电影制作熟悉政策,顺应新的电影制作流程。

这样可以帮助香港电影人规避掉雷区,又能够保证电影质量。

香港电影日渐萎靡的原因,除了经济不好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在于香港太小了。

又是完全现代的市井文化堆砌起来的城市,一旦浅薄的市井文化被挖掘殆尽,自然也就在素材上没有什么优势了。

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大家看屎尿屁,觉得很搞笑。过了二十年还看屎尿屁,那就不是幽默,而是折磨了。

肖浅从来不把娱乐行业简单地当成娱乐行业来看,而是明白文化的重要性。

在香港电影人找不到自身的亮点时,他从外部的角度反而觉得还大有可为。

看似是帮香港的电影找出路,实际上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渐渐地让两边的文化合流,也是为了将来做准备。

首周创下二十一亿记录的《芳香岁月》,并没有放缓横冲直撞的脚步。

第二周,票房再次拔高一截,达到了二十三亿之多。

之所以会如此,除了电影广受追捧,使得更多的观众走入影院之外,各级企事业单位的集体观影也提供了大量的票房。

归根结底,还是电影的质量太过硬了。

尤其是在这个原本大片朦胧的时代,《芳香岁月》基本上就是降维式的打击。

遥想前世这个时间段的大片,都是些什么?

《英雄》、《天下无贼》、《十面埋伏》、《夜宴》、《墨攻》、《投名状》、《七剑》、《集结号》等等等等……

投入不小,但全都不具备商业大片的质素。

这些电影顶着商业片的名头,但骨子里依旧是挥不去的文青气息。

单单只看这些电影的大结局就能发现,没有任何一部把结局拍精彩的。都是前面花团锦簇,结果到了结局部分,却变成了虎头蛇尾。

《英雄》的最后,无名和秦始皇讲道理;《集结号》的最后,谷子地和司号员在陵园里掰扯;《投名状》的最后,庞青云和姜午阳在雨地里撕扯……

干嘛呀?

这是商业大片,最后的大结局你不给观众们献上一场最精彩的大场面,给谁上课呢?

星光的电影就从不会犯这种错误,一定会在最后给观众们奉上一场最华丽的盛宴。

所以在观看星光电影的时候,观众们宁可不喝水、憋着尿,都要打起精神等到最后,好好享受最精彩的视觉效果,然后才会心满意足的散场。

和那些矫情的电影一比,谁更受欢迎就不用说了。

而且论起教育意义,《鸦片战争》、《十月围城》、《芳香岁月》,哪一部不让人印象深刻?

肖浅有预感,也许《流浪地球》在前世创造的中国电影票房纪录,恐怕是保不住了。